
已有使用吡非尼酮后发生药物性肝损伤(DILI)的病例。在上市后期间,已报告非严重和严重的DILI病例,包括导致死亡的严重肝损伤。在三项3期试验中,接受吡非尼酮每日2403毫克治疗的患者出现ALT或AST升高大于等于3倍ULN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患者(分别为3.7%vs0.8%)。ALT或AST升高大于等于10倍ULN发生在0.3%的吡非尼酮每日2403毫克组患者和0.2%的安慰剂组患者中。ALT和AST升高大于等于3倍ULN在剂量调整或停止治疗后是可逆的。
应在开始吡非尼酮治疗前、治疗最初6个月内每月一次、之后每3个月一次,以及根据临床指示进行肝功能检查(ALT、AST和胆红素)。对于报告可能提示肝损伤症状(包括疲劳、厌食、右上腹不适、尿色加深或黄疸)的患者,应及时测量肝功能。可能需要对肝酶升高进行剂量调整或中断治疗。
在三项3期研究中,接受吡非尼酮每日2403毫克治疗的患者光敏反应发生率(9%)高于安慰剂治疗患者(1%)。大部分光敏反应发生在最初6个月内。应指导患者避免或尽量减少暴露于阳光(包括太阳灯),使用防晒霜(SPF50或更高),并穿着防晒衣物。此外,应指导患者避免使用已知会引起光敏反应的合并用药。在某些光敏反应或皮疹病例中,可能需要减少剂量或停药。
在上市后监测中,已有与使用吡非尼酮相关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(SCAR)的报告,包括史蒂文斯-约翰逊综合征(SJS)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(TEN)以及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的药物反应(DRESS)。如果出现SCAR的体征或症状,应中断吡非尼酮治疗,直至确定反应病因。建议咨询皮肤科医生。如果确诊SCAR,应永久停用吡非尼酮。
在临床研究中,吡非尼酮治疗组患者报告的胃肠道事件(恶心、腹泻、消化不良、呕吐、胃食管反流病和腹痛)多于安慰剂组患者。在每日2403毫克组中,有18.5%的患者因胃肠道事件需要降低剂量或中断治疗,而安慰剂组为5.8%;在吡非尼酮每日2403毫克组中,有2.2%的患者因胃肠道事件停止治疗,而安慰剂组为1.0%。导致剂量降低或中断的最常见(>2%)胃肠道事件是恶心、腹泻、呕吐和消化不良。
胃肠道事件的发生率在治疗早期最高(最初3个月内发生率最高),并随时间推移而降低。在某些胃肠道不良反应病例中,可能需要进行剂量调整。
FDA,2023.02